一些刚出驾校的学员,因为不熟练,一直摆脱不掉驾校教练教的应对“老车”的方法;甚至一些老司机久而久之也培养了一些坏问题。看看这篇文章,这类错误的认识你有吗?
先离合后刹车? 新学员的油离配合通常都学会得不好,容易熄火。为了防止新学员在驾车过程中频频熄火,教练一般会让学员在碰到状况需要刹车时,先把离合踩到底,再踩刹车。就算只不过在正常减速停车时,也都要左脚先把离合踩下去,右脚才敢往刹车踏板上放。有些人刚从驾校出来,甚至培养了左脚一直不离开离合踏板,一有状况先踩离合的不好的习惯。 正解: 先踩离合再踩刹车,要比先踩刹车后踩离合所需的制动距离长不少,尤其是在行车速度快而状况紧急的时候,这个细微的动作就会带来更明显的差别。“先离后刹”在下坡时特别危险。此时挂1挡或2挡,就等于运用“发动机制动”来控制行车速度。而假如先踩下了离合,就等于在空挡状况下滑行制动。此时就等于舍弃了发动机制动,而完全依靠于制动系统,刹车皮会愈加热,假如坡度既长且陡,就极可能致使刹车失效而发生危险。 为安全走里道? 在北京的环路上容易见到此景:在最里道有一辆车慢悠悠地开着,后面压着的车无论是按喇叭还是变换灯光都不可以对这辆车起任何用途。如此长期在快行线里磨蹭的根源居然也是在驾校学车时教练教的。由于“最外道总会有出口进口,状况变化最多;而在中间道,两边都会有车并线困难兼顾。而最里面的快行线,仅需顾及右侧的状况就能了。” 正解: 最里道一般都是快行线,长期在快行线上慢慢开车,是令其他司机所不齿的一种行为。由于一辆车,不只使整条快行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还逼迫后面的司机改行其他道,进而影响到其他车道内的正常行驶秩序。开车不熟练并不至于让人鄙视,可是明知开得不熟练还要去快行线里添乱,这种行为就叫人没办法尊重了。 点刹车效果最好? 不少教练在教学员怎么样控制刹车时,“点刹”是常常被提到的一个词。所谓“点刹”就是以尽可能快的频率踩刹车再松开再踩再松开,这样往复。按教练的讲解,如此踩刹车有哪些用途是可以预防车轮抱死,增加对车轮的控制力,防止在紧急刹车时汽车发生失去控制或翻车。 正解: 原来的汽车极少有配备ABS即刹车防抱死系统,所以,在不少驾校教练的心目中,“点刹”仍然是防止车轮抱死效果最好的刹车方法。可是伴随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ABS目前已经成了大部分车的规范配备。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当系统发现车轮被抱死时,立即自动放松制动片,使车轮继续滚动,然后再自动刹紧,发现抱死后又立即自动放松,如此不停地刹车、放松,在1秒内可用途60至120次,相似于机械的“点刹”,却远远高于人类所能做到的每秒1至2次点刹。 在有了一流的电子辅助之后,人为的“点刹”自然已是多余。而因为“点刹”会不断松开刹车而延长了制动时间,这自然也会大大延长制动距离,面临紧急状况时将会很危险。 低转速就加挡? 多问几个学员或小白,就能发现,几乎所有教练都存在如此一个误区:“车一动就换二挡,尽可能早加挡”。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却在不少驾龄挺长的老司机中成为了“真理”。他们习惯于在转速为1600rpm至1800rpm时就换挡,理由是“低转可以省油,对发动机也好”。 正解: 过去在中国,发动机和整车的工艺水平没办法同意高转速和高速度的考验。而现在的发动机都是根据在较高转速下工作设计的,其材质和精度已经无需“低转保护”。假如发动机长期在非正常的低转工作状况下工作,内部机件的负荷和磨损自然增加。而且长期低转工作还会导致燃烧不充分从而产生积碳,发动机的自洁能力又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为了你的车着想,千万不要一直低转速加挡,改为在2000rpm至3000rpm时加挡较为合理。
驾驶证网【JiaZhao.COM】